2017-01-11 10:25:00
浏览:
从闻名全球的“世界工厂”到异军突起的“创新之城”,东莞在过去5年里实现华丽转身。5年来,一系列创新数据的高速增长,也成为东莞创新征程上的生动注脚。
高新技术企业总数986家、新型研发机构32家、省级创新科研团队26个、省级众创空间试点单位19家、国家级孵化器培育单位21家……在多项创新驱动发展关键数据上,东莞均位居全省地级市前列。
同样值得关注的是,到2015年,东莞全市科技进步贡献率已达到58.87%,标志着东莞新旧动能加速转换,科技创新已成为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
抓牢创新驱动“牛鼻子”
到2015年底,东莞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986家,培育入库企业数量776家,在全省地级市中位列第一。
高新技术企业是创新驱动发展的“牛鼻子”。在8月举行的广东省推进珠三角创新驱动发展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工作现场会上,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胡春华强调,要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超过50%,作为基本形成创新发展格局、实现新旧动力转换的根本性标志。
事实上,在高新技术企业强有力的带动下,2015年东莞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约5300亿元,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达47%、36%,分别比2010年提高7.4、10.9个百分点,经济发展加快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发展的良好态势仍在延续。今年,东莞第一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拟通过252家,第二批初步统计认定拟通过486家,目前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拟达到1485家,拟申报今年第三批高新技术企业的超过500家。
科技创新资源加速集聚
在很长时间里,科技资源贫乏被认为是东莞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一大制约。
不过,这一困局正在被打破。过去5年里,东莞通过引进创新科研团队,不断集聚科技创新资源。据市科技局的统计,我市引进的5批共26个省级创新科研团队,数量占全省总数近四分之一,居全省地级市第一位。
多个省市科研团队的落户,带来了高端人才的集聚和科研成果的井喷。数据显示,省市创新科研团队集聚了一流学术带头人44名,其中海内外院士7人、国家“千人计划”4人、国家杰青5人、长江学者5人。
新型研发机构补齐“短板”
在着力引进创新科研团队的同时,东莞在过去5年里发力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到目前,东莞已组建了32家新型研发机构,排在全省地级市前列,东莞也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的高地。
新型研发机构的建设,是为解决创新型人才匮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以及科技服务体系不健全等“短板”。到目前,我市新型研发机构涉及高端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云计算、电动汽车、光电技术、纳米材料、超材料、3D打印、无人机、大数据等技术领域,已初步形成较全面的产业和技术覆盖面,既能支撑辐射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又能引领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更多资讯